清酒,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常被標籤為熱飲的酒,這是被一些為營造日本風情的偽日本料理店導致。華人洋人,原本對清酒認識不深,近年則有小部分飲家出現,了解清酒的飲法,和懂得分辨品質味道,宣傳亦多了,市場需求明顯增加,令市場出現了一些清酒,但不是日本酒,在內地市場中,這類清酒相當多,超市亦出現不少,酒不是假的,但卻不是日本出產的清酒,只是似清酒味道的偽清酒,由中國、泰國等地生產。商人以為有米出產的地區,便能生產清酒,但對於飲者來講,一飲進口便知不是日本酒。購買時也可從招紙中看到不妥當的地方,但很多人不會細看,而只見到是清酒便購買,這些牌子根本在日本也找不到。這類清酒拿來熱飲,是最令人混淆的飲法,酒愈熱,酒精揮發,更令客人覺得味道差不多。因來貨價低和利潤高,海外日本料理也樂於採用這些偽清酒。
說完清酒被誤標籤,那何謂是被人誤解的武士道呢?一味令人想到切腹,就多得那位 新渡戶稻造,他撰寫了那本專門給外國人看的書《武士道》,和另一本洋人日本通撰寫的《菊花與劍》,再加上不少人,也以此異見來描述武士道之書,多不勝數。我不想多說別的,單說一個曾被日本編進教科書的故事「四十七赤穗浪士」,後來拍成電影《四十七の刺客》,也是比較多人熟悉的電影《忠臣藏》的藍本。1710年,播州赤穗城主 淺野 死後,旗下浪士相隔一年裝傻扮不義,一夜突襲,令其主君被 德川 將軍命切腹、斷絕家名、沒收領地之仇家 吉良 大宅,拿仇人 吉良義央 首級,在主君墓前再集體切腹。
這故事因為正合國家鼓吹忠君和為主君捐軀的思想,便被描繪成武士道忠義精神的崇高禮讚,令近代日本人也深受影響。但真實卻是,被描寫武士心性和說武士道是「死狂」原出處的那部古藉《葉隱聞書》(註1),其作者 常朝 批評:「浪士復仇,錯在沒有立斷」,他認為既然是武士,成敗當作別論,行動就行動,沒有甚麼道理和兵法,無必要挖空心思地用計,只要上前去殺,衝開一切生與死的束縛和顧慮,立即報仇,方為大義。否則,萬一仇人不幸死了,那仇向誰去報?連復仇都要計算,仇恨服從功利主義,如同做買賣一樣,不能虧本,那還有甚麼意思?常朝 謂行中道,那不是武士道,武士道要求武士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敢為天下先」。武士道就是選擇死亡,將死的念頭置於平常之中,那就是武士道 了。
江戶時代中期的劍客,「雖井蛙流」劍術流祖 深尾角馬,一生嚴遵武士心性約束,親生女兒身為武 家之女,竟與富農 長右衛門 之長子不義私通,受到恥辱的 深尾,斬殺了 長右衛門、其子和自己的女兒,最後受到藩主下令切腹平息事件。明治34年(1901年),「心形刀流」第十代宗家 伊庭想太郎,於東京市廳參事會內,斬殺貪污收賄的市議會議長 星亨。這些劍術家之烈行,就是在貫徹執行武士道,在維護尊嚴上,「敢為天下先」和執行大義時,說做就做,義無反顧,就是武士道。近代名作家 三島由紀夫 的切腹,只是計劃完備其陽剛一死之美學,和向國人展示忠君,那是手段,是計算,三島 的行為不算是武士道。
武士道是一種豁了出去的人生哲學,是無時無刻都準備死亡的人,他根本不怕死亡,反而注重日常生活的「生」,成為真正勇者。切腹不是為畏罪、謝罪和為主君而切的,所謂一死,是武士一早已經選擇的,是作為武士的存活哲學。那,讀者們,看到這裡,是否覺得現代人,正正缺乏這種「無我」、「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卻去做甚麼都計算、用計一番,其實底下就是貪生怕死,是自私。世間諸多「起義」不能成事,乃太多私心充斥之徒所至。
以後大家提起清酒,便不會全是想到熱飲,提起武士道就不只想到切腹,那我寫這篇文章也算有點意思了......
(註1):「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此為1716年山本常朝著的《葉隱聞書》之名言。區區一葉,何足掛齒,以葉隱身,乃武士「無我」之謂也。
【2010/02/02 AM730 酒藏浪客 專欄撰稿】
台灣早期的清酒.只有月桂冠.
回覆刪除且都是熱飲.甜甜香香的.很討喜
且2公升裝也才台幣600.更是大眾化的享受
但若多飲.隔天頭痛欲裂.人很不舒服
(這其中原因.在這就不明說了.)
但因其便宜接受度廣.這成就了台人以為.這就是日本酒.
待小周對日本酒有了更多的瞭解.
才知道.那可算是當時的日本藏元對台灣清酒文化低落的一種對待.何必給你好酒.你又不懂.只能說是時代的氛圍造成的吧.
其實現在.在一般的台式日本料理店.月桂冠還是主軸.
但在其他地方.日漸抬頭的清酒熱愛.也逐漸引導台人追尋不一樣的味道.ㄏㄏ...只是短期內還是會很辛苦啊.日幣當台幣賣的日子.還在持續哩.....
往事豈能如清酒......
回覆刪除但國人對日本的了解卻依然若清酒
僅以劣文作報:
回覆刪除醉裡挑燈看「劍」
在加拿大多年,一向少飲清酒,皆因安省酒牌局沒有提供很多的選擇,而且價格跟其他的酒類比較,亦不算便宜,加上近年戀上葡萄酒,所以九成以上的酒聚,均以葡萄酒為主。
最近,因拝讀網誌作者-草草一刀的"清酒の森",勾起了長久以來對日本文化的嚮往之情,於是再往附近最新最大的一間酒牌局去學習、學習一番,但祗發現酒架上日本清酒的牌子主要都是「月桂冠」、「大關」、「白鶴」等的低檔量產清酒,再仔細研究酒瓶上的標籤,竟然發現「月桂冠」和「大關」都是在美國生產的!以講究微型地理環境,米種和水源的日本清酒來說,這是我所不能接受的。還好「白鶴」仍然是原裝從日本釀造及出口,可惜的是最高檔的就只有純米吟釀,而純米大吟釀級別則欠奉了,更甚者只有半瓶裝(300ml,加拿大一般清酒以720ml為標準裝,一公升以上的就只有「月桂冠」了),最後終於以貌取酒,揀選了藍色磨沙啞光酒瓶的「白鶴-純米吟釀」。
這天的晚餐是「打邊爐」- 火鍋。窗外的溫度是零下15度,室內是環保的21度,正好適合「打邊爐」。鴛鸯湯底是「小肥羊」再另加麻(花椒)加辣(辣椒乾),吃的是金錢肚及蔬菜,而清湯一面則是三文魚骨。
從雪櫃取出「白鶴-純米吟釀」待半小時後才打開瓶蓋,一股冷氣之森然直衝鼻腔,儘管只有14.5%的酒精度,感覺就像威士忌般的刺鼻(可能是由於酒氣較冷的關係),但酒香則不甚了了。入口的感覺是清冽可口的,並帶有淡淡米香(不是飯香),引發起兒時喝「洗米水」的回憶...當然純米吟釀口感的順滑和清甜則是無可比擬的。
這「打邊爐」晚餐吃了大約一個小時,為了細味品嚐這瓶純米吟釀,我吃得不多,亦吃得很慢。這瓶「白鶴-純米吟釀」跟隨室溫漸漸上升(約24度),酒體亦慢慢隨之變得豐滿,酒味更醇厚。我刻意留下最後一碗(其實祗是個小杯)酒在停箸後,而這最後一口米香洋溢的純米吟釀,亦正好為這一餐沒有飯的晚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半瓶酒,二分醉。關上房門,桌燈如豆,輕解壁上掛劍...(實則是柄長刺刀)。這是二次大戰時日本皇軍所用的30式刺刀,適用於三八式, 九九式等有阪(Arisaka)步槍。根據刀上銘刻和序號,這是在大戰中後期(1935-45)生產於東京小倉兵工廠的產品。刀鞘上銹跡斑爛,刀刃烤藍已去十之八九,反之森森銀光仍奪...帶兩分酒意,撫刃追思古人(下一次應多留兩碗酒,以備彈劍高歌):不知有多少盟軍將士的胸膛曾為這刺刀所扎,更不知原刀主人最終的結局;這刺刀是否從太平洋戰場繳獲的呢?還是從更遠方的亞洲戰場,甚至於...中國戰場? 燈映朦朧,孰知幾許孤魂在這刀刃上,我指間,凝繞不去。
一直喜歡日本刀劍,兒時偏愛武士刀(kanata),最想的是"帶子雄狼"拝一刀所用的「胴田貫」(dōtanuki),又或是所謂的妖刀「村正」(Muramasa);年長了物慾更深,現鍾情於二戰日本陸軍九五式傳統軍刀(Guntō)和「南部」(Nambu)十四式手槍,都是求不得,亦買不起。
總想為這柄30式刺刀匹配一挺有阪步槍,惟是多年不逮,還寄來年...
品酒撫刃,又進一層......
回覆刪除轉貼上在國內劍道吧所引起之討論:http://tieba.baidu.com/f?kz=709838927
回覆刪除小霞的修巴利耶 :
我倒觉得,完全抛却目的,只凭一时心性视死如归的勇敢行为,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草草一刀:
何以不怕死,就是负责任的去生。
昔武士不会胡乱拔刀的,
应拔就拔,是因其道其身份。
应拔不拔,是畏死贪生。
跟侮辱你的人讲什麼责任心呢?
扭曲了文意,也许更不负责任吧。
且不说那位斩杀了女儿和奸夫父子的深尾角马是否逾越了自己的本分,单说因为受到侮辱就可以不用讲责任心,拔刀相向生死相搏,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事业至于何地?将忍辱负重的勇气至于何地?
小霞的修巴利耶 :
又说如四十七浪计划周密再行动是错误的,应该不计成败的立断,这样自己是痛快了,但是万一失败,谁来承担失败的后果呢?这种犬死,不正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么?
到底还是两国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日本推崇“美若樱花勇若武士”,追求干脆利索的如樱花凋零一般的让自己在最灿烂的时候(比如冲锋陷阵)马上完蛋;而中国文化讲究“好死不如赖活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卧薪尝胆,忍辱负重”。
220.231.35.*
正如赤穗浪士,正是因为他们用不符合常理的方式取得了成功,才会被如此颂扬。话说日本文化中关于忠臣的故事应该很多,但唯独赤穗浪士特别受欢迎,有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人类对与众不同的事物的兴趣。
草草一刀:
所谓【武士道】是昔日年代武士行事和心性的标准,不能以今天社会功利主义主导的价值观来审视。
深尾角马之行为,在今日人权至上的社会 (似乎很多国度讲一套做一套),是不当的行为,等同杀人。但当一个社会乃武士可杀奸除害合法之准则时,深尾角马就是去雪耻,因为武家名誉比人生存活命更大更重要,责任心方面则他就是一刀完成武士责任,他做之前早料会切腹和可能中间生枝节而被斩杀,但都不理不计算而做。这种就是昔年强调之武士心性守则。深尾角马的行为在今天看来是可怕的是自私的,但中间在价值观与时空上,他抛弃一切来维护武家尊严,这一点反而是令现代人深思的,但并不是推崇其杀人之行径套於现代。
四十七浪士,无必须多谈的,是被军国主义利用的武士故事,批评他们的不是在下,是写下【叶隐闻书】的山本朝常,一本专门描述昔日武士心性行为思想之奇书。找来一读吧,当中价值观异於今天,是宁死不损声名的一个时代,有杀器有权力在手的人所必须依循的法度。
最后,武士道,在今天根本是怪物,但其核心价值却被长久扭曲成忠君爱国,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武士之道只在乎不贪生,是一股劲准备随时死亡的人,不是普通人,是一名有权力拿刀剑生活的【武士】。其责任就是维护个人和主公一家的尊严。
所以报仇上,成功否是次要,最重要是当机立断,一旦拖拉用计,便是给予人怕死贪生感觉,借题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