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16, 2017

香港又元旦幸尚未完旦,飲杯!

2017.1.8  飲食男女  專欄


歲末必多忘年會,散席街頭風蕭蕭,酒後酒客發酒寒轉眼來到熟悉地欲乘的士仰頭望,見到一所曾經是以主打日式燒酎的和風酒吧餐廳,已經成為一間有香港年青男女在門口排隊的日式魚生飯專門店,一大碗魚生飯又打敗了一杯酒,此種過案是香港常態,見怪不怪!

看數據,日本清酒進口排全球第二的香港,日本店根本賣酒往往賺不到錢,都好荒誕,但情況是真實如此。中間有一現象值得討論,就是飲食行內素來認定酒水最好賺,不需廚房和低損耗,這沒錯。但喜歡將酒水提升到來貨價三倍以上來賣,這似乎又真的比較食物賺率大很多,食店食物之毛利,老闆心知,言則當酒水跟食物同樣看待,那賣價便宜了,不跟在市面買相差太大的話,又會否刺激回人客開酒意欲呢?

當然,香港人飲酒和食飯的文化是挺怪異的,食飯時不飲酒,飲酒便去劈酒一番,也是令做飲食業者頭痛的。言降價,也未必能扭轉其習慣,但起碼吸引到真飲者開酒意欲卻是真的。
一提清酒,必被問及十四代〉,似乎〈十四代〉就是代表日本清酒,真的拜香港傳媒所賜給其威名播香江,其實尚有很多清酒跟此酒有相同或過之無不及,只是港人飲酒之普及認識上比較偏崇尚名牌,而店家亦懶得去推介,客人要〈十四代〉就進批〈十四代〉便穩陣,一時流行獺祭〉便人人找〈獺祭〉吧!


香港市場是如此的,至於炒酒市場終極得益者是何方呢?未必是日本酒藏,反而是負責經銷網的代理組織和益了不少水貨客,這才是炒酒市場之恩澤,捧者奉如神也!


元旦俺少飲,卻在狂煲日劇扮扮潮人,那部搞到幾乎人人懂跳兩記的 「恋ダンス」〜逃げ恥 オールスターファイナルダンス (月薪嬌妻),此部神劇不簡單,選角亦一百分,故跑出不足怪。俺一面看一面留意劇中那間頻頻出現的小酒吧,型男 風見與姨媽 百合常聚腳飲杯之地方,此類店能在香港生根嗎?租金可能是問題,其實文化之差距才是問題。嘈吵與安靜,發洩與休息,日本是另外一套,也更不需要說什麼品味了。


香港原本在1990-2000時代是有進化進步潛力的,只是當天天要多收留教養一百五十名移民,那如何有味道城亦被溝淡,質素下降,以低俗來奉京官口味,香港逐漸也失去升「呢」的味道,弄成今日接近打回原形的香港,尚幸未有如昔年有水放水無水散水,差佬來收片時代,否則香港便完旦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