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14, 2012

開瓶酒,邊飲邊談毛語錄和國民教育

俺曾生活在澳門,曾舉過讀過毛語錄。談這段童年往事,真是要開瓶清酒,擺擺口水陣,那就來瓶《千代特別純米‧五百萬石》吧,此酒特別純,無雜質,好若童年,曾三人飲盡一升瓶都亳無酒意,是標榜「旨口」的傳統口味清酒。清酒一開,故事便來,下面便是俺童年接觸到的教育。

昔年乃尚未是1989,所以澳門發生123事件前後,澳門人都很關心中國,左派工會深入各階層,那些歌頌毛澤東和新中國的畫報,真的很易看到。那時代的教師很有教養,孩子上學多數會找來有一手漂亮書法的教師執手開筆,圖沾一手好字之意,俺執筆教師姓張,她聲音很「引死人」,當年逸園跑狗場剛開辦,張先生一周幾晚當兼職擋播音員,家父曾笑說第一天男睹客都跑去播音室想一睹芳容,人人聽聲幻想她是一名美人,到她下班踏出門口便人人一哄而散。張先生是一至二年班教俺國文和尺讀科,到三年班有另一位教師教這些,上課時多了談及中國近代史故事和中國地理的常識給同學們聽,到發生123事件,教師都上街反葡示威,學校氣氛很左傾,但原本俺的母校是信奉基督教的。

123事件結束,有一場全澳門市民勝利大遊行,母校全體師生出動,一人手執一本毛語錄,遊行時當然可以想像到在喊叫什麼,就是曾經天安門前百萬群眾叫到喊的那種 。後來母校掛毛照取代了十字架,五星紅旗出現在禮堂,早會時站立播「東方紅」,音樂堂會唱紅歌,所以現在香港放煙花播「八面紅旗飄揚」等紅歌時,俺好熟悉,而課餘學口琴,第一首完整吹奏的便是「大海航行靠舵手」……

激昂的學習日子中,唯一懷念是沒有了團契的糖果,但很快感覺到大人們的周遭氣氛肅殺,澳門對岸的大陸地方開始傳來冷峻的廣播聲音,又越來越多人從大陸逃來,浮屍亦出現……

其後俺父母接受母校校長意見和安排,俺隨一班同學仔在四年班開始轉校,隱約俺很捨不得母校,新校信奉基督教,又開始有牧師上聖經堂,又開始認真地學中國地理、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和國文尺牘各科,所以迄今中國各省名稱位置和各地河流盆地俺都能念頌,起碼知道中國是什麼,而那些教師,很多來自二戰前的廣州,逃日本仔來到澳門,而高大的訓導主任更曾是國軍,全是懷祟高教育使命的人,俺一生受教和影響思想的良師。在教育我們如何了近代史去做有風骨中國人。

好了,酒差不多飲完,俺怎看現在香港的忽然要愛國的國民教育,那酒意下「爆粗」可以嗎,那就是教來幹鳥!香港教育失敗,但不能依賴那套所謂德育及國民教育。老實講,那學校不正是培育「德.智.體.群.美」的地方嗎? 那教育使命不就是如此嗎? 添沙加石只顯別有用心外,亦突顯學校被教育局弄得方針大亂,引發求全而扭曲的辦校價值觀。當然家庭教育亦是因也家長失去正常價值觀下所養出來的小怪獸。有云,養不教,是父母之過,教不嚴,老師之怠惰,那香港今天正正是,當國家和社會都越來越黑白是非扭曲,指鹿為馬時,已經是一種很惡很惡的教育,毋須再去講什麼了,皆廢話。

其實沒有舉過毛語錄,就沒有資格去支持國民教育。 潛台詞乃「有舉過毛語錄,就大有資格去拒抗國民教育。」






5 則留言:

Aries 說...

Thanks for sharing.
我一年級時那TWGH校也有尺牘科 :)

匿名 說...

小姓黎,在報紙上看到你的文章,請問你是否澳門培道小學的舊生? 本人1960年代就讀該校,跟張日靈老師稔熟,後來亦曾在父母安排下轉校(轉往粵華,不知跟你是否一樣),希望能跟你聯絡聊聊舊事. 若有空請發電郵至tyblai@hotmail.com 謝謝!

(katana ) 草草一刀 說...

【尺牘】正確, "尺讀"寫錯了, 下回要更正

(katana ) 草草一刀 說...

書信是人們以書寫於紙張(或其他的文字記錄體)的文字、圖像為內容的一種交流形式。在中國古代,也簡稱為「書」或「尺牘」等等,在例如司馬遷給朋友任安的一封書信被稱為《報任安書》。「尺牘」最早見於西漢典籍,司馬遷的《史記·倉公列傳》云:「緹縈通「尺牘」,父得以後寧。」古時書信稱作尺牘,是因為當時書信所用竹簡或絹帛長約一尺,故有此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B%B8%E4%BF%A1

(katana ) 草草一刀 說...

黎君,俺正是,張先生是我間接無血緣親戚,我契媽的舅母。你轉了粵華,我們一批轉了往培正,我記得培正校長是林湛先生,培道校長是李瑞儀先生。你可能記得培道的幼稚園女老師鍾先生和林先生嗎?。鍾先生當年跟我媽很熟稔,七幾年後我們移居香港逐漸散。
我WMAIL: SAKE817@YAHOO.COM.HK

那個時代的澳門令仁懷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