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飲杯 !

自家弄吧,最好,但並不等於便宜,日本白蘿蔔都要二、三十大元一根,那些「紀文」出品的竹輪(獅子狗)、魚蛋、野菜天和牛蒡魚肉卷等等,都十多廿元一袋,約4至5條,而煮汁需要淡口醬油、日高昆布、雞湯、清酒等材料,一鍋豐富關東煮隨時花費過百元,現在你會明白何以餐廳不去賣的原因了吧。讀者過年時不妨自家弄一鍋來食,一室溫暖幸福,最合消磨年假時間。但記得往日本超市購買一支勁「攻鼻」的黃芥辣 (綠色的類似物便是山葵wasabi),食おでん豈能沒有這個。
選了新潟《久保田‧得月》,眾人期待此酒已久,看且能否挽回早前令大家失望的表現,這《得月》算可以,芳醇但未到心中所想像,曾經品嚐《得月》予以好評的KC君謂這不同昔日飲之味道,言則《久保田》銘柄陰霾,始終未能平反,雖然唎酒師K君謂那批味道有問題之《久保田》,可能是日式超市的存放問題,但這瓶《得月》卻是女飲者F君從另一日本酒進口商處購得,但最後都不能回復大家對「朝日酒造」出品的信心。此《得月》酒味,俺認為是未及昔日清澈美味的《萬壽》,大家都一致應同。
三大銘柄俱是俺和眾飲者心中很有地位的,特安排其同樣是純米吟釀級比拚一場。這三瓶酒本土身價是千五至二千丹級數,但絕不會失禮於前面所飲的大吟釀酒。三者俱具好水之清酒,最後眾評《〆張鶴》微勝,但此三瓶酒的消失速度相當之快便空瓶,已經證明了實力。
今回沒有一人醉酒,是一場完美的歲暮前酒聚,人生真的是充滿著不同時段的因緣際會,遇上日本酒亦是其中一場遊戲,要飲到的始終會飲到,亦同交友,聚有時、散有時,飲有時、醉有時,離合聚散,一切自有定數。飲者就是一群莫問何處來亦莫問何處去之士,席間眾生平等,飲者只要留其名!在此祝飲者和讀者歲未愉快!
這味湯汁,熱量不算高,怕油膩可使用瘦肉,加上一個白米飯,些少前菜或漬物,便是日本人的一餐,是便宜有營養的,一味值得推介香港獨居老人家的食物,常食無礙,有營養和暖身,就算海外讀書郎,孤伶伶省錢在家時也可弄來進食,最重要是能購得「味噌」。
講了一大堆,其實是廢話,做生意如此「船頭驚見鬼,船尾怕有賊」,宜留下資金來嘆酒,千萬莫賣酒。但轉眼一念萌生,倒不如成立「清酒公社」,賺取免費酒飲,又可能有錢分,似乎這值得去思考一下。詳細如何籌組,必須跟幾位「屠酒會」關鍵人物一談,在儲蓄、取酒上必須從長計議,假如能在友人餐廳設一酒架,可能便能成銷售點,當然拆賬予店東,這便成為開始,而友人餐廳亦不需要再如平日之取貨上煩惱和成本,酒全是我們的,全標上買走價錢,要是客人購買在店即飲,加上開瓶費便是,這會是雙方俱有益的好計,看談判成功否再容行下一步 。

話分兩頭,香港人食まくろ,就多數富貴地集中食最貴的部份「大拖羅」,其餘的中拖羅和赤身,市場佔率不高,況且香港人依然鍾情三文魚,迄今未衰,委實一個日本刺身中之美麗的誤會,娶錯老婆上錯床,但卻恆久不變心,是傻話亦是佳話。但又何以沒有環保人士出來叫保育三文魚呢?
電影不是拍給80後看的,對年輕一輩來講,有點太疏離的感覺,所以影評上必然很有爭議空間。心中沒有文學包袱的我卻看得很爽,我一早覺得《挪威的森林》交對 陳英雄。戲中很多男女演員的近攝大頭充滿銀幕,演員眼睛更加要有戲,陳很善長捕捉演員的眼神,最拿手拍出女人的內心慾念,透過鏡頭中的雙眼展現出來,別的不說,電影中 綠子的眼神,就是 陳英雄的拿手絕活。當年在灣仔京都2看其前作《青木瓜之味》,已經感覺到他執導的拍攝鏡頭,別具一格,將女性從青澀到含苞待放,那種東方人內心抑壓著的情慾,從眼神中發揮得很自然,而帶有一種含蓄媚態。而另一部《三輪車伕》更將 梁朝偉的著名電眼和越南女演員的嫵媚眼神,拍攝出連場勾魂攝魄的愛慾情色場面。《挪威的森林》就是有不少情慾場面的故事,這不能抽走的,是整個故事的靈魂,交給 陳英雄,真的是拍出了故事中各人物沈鬱的複雜內心愛慾,在演員眉宇之間發揮得很自然,唯一要是 直子 年輕一點便完備,故事中只是二十多歲,菊池澟子 明顯很努力,但她太熟透了。
最後,演 綠子 的 水原希子,神態長相何以被有說不太像日本女生呢,因這位年輕日本女演員就是有點東南亞女子味道,樣子有點似 陳英雄的妻子,《青木瓜之味》《三輪車伕》中的越南女主角。兩人俱具那種,就是令人想忘記也忘不了的早熟熱帶女子嫵媚眼神。似乎導演有南國女子情意結,村上先生亦嚮往「國境之南、太陽之西」。這最後一段就當我的胡扯吧,因為家中那瓶《南部美人》被我邊寫邊飲,飲光了......
至於真正燒鳥店,此醬汁是一陶瓷缸置工作桌上燒爐旁,將剛燒好的雞串放進缸中醮醬汁而上碟,亦是一個令醬汁越舊越好味的過程,到醬汁剩一半便又會準備校新汁,其後混上舊汁一起來煮,不需要最後弄只雞進醬汁此工序了,因舊汁中已經含有大量脂肪乳化精華了。
上列這些清酒全是俺的個人口味,曾飲得不合口味的沒有寫上,曾經覺得不俗後來又不過爾爾的都沒有寫上,因為日本各地清酒真是多如天上星星,一生難以全飲到。況且所謂「銘柄」中亦有分普通酒、本釀造、純米、吟釀、純米吟釀、大吟釀和純米大吟釀等不同級數或不同「酒米」釀成的清酒,其中一些酒造更會少量生產被市場炒賣的「幻の酒」,所以盡飲一個品牌出品亦不一定容易。台灣一位飲者曾盡飲《十四代》所有出品,委實相當「犀利」,而且花了相當可觀的金錢和時間,這個記錄可不易獲得的,比什麼名銜都更有姿勢和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