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接二連三遇上和聽到「愛山米」釀造的清酒,《黑龍》、《優》、《磯自慢》、《東洋美人》、《十四代》、《出羽櫻》、《天吹》、《七田》、《南部美人》……等等,而且銘柄都是各縣強手一類。忽然幻之米「愛山」如此熱話,廣現香港凡間,俺便想撥點時間來分享一些品飲上的心得,這純粹是個人花費了不少去品飲清酒,實戰後經驗所談,跟學術無關,乃信者得救一類奇談,看倌跟著嘗試後,有緣合心水便按多幾下「讚」,無緣不合心水便莫找俺來煩,找多幾瓶好酒消消火好過。
講到這些話題,哭夭呢!最好有酒飲,邊飲邊說。中國近代史真是忠奸難辨的,因為清洗了不少,而偏偏華人因二戰日本侵華後懷恨難消,這一代人都不了解日本近代史發生了什麼大事,千絲萬縷地影響著中國的近代史,現在看倌可能有點頭緒何以毛澤東說得天下要多虧日本人,因為他在紫禁地城看到了不少罕有的藏書。而今天存在中國和日本的近代史大事很多文獻資料,往日本找尋吧,再講俺喉嚨會痕想罵古人,來點「愛山」米的吟釀來潤喉就最妙。
首幾次品嚐「愛山」米的清酒,感覺不太喜歡,還發現其有一種其他酒沒有的幽微味道,令人想起牙醫使用的藥水味道,有謂「正露丸」味,最後一致都同意,那是類似「艾雷島(Islay)」Bowmore威士忌的泥煤味。神奇呢!米酒弄出此種酒味,但這亦是太有性格的味道,喜歡就愛上,不喜歡便很厭惡,無中間一類。同時又發覺不同銘柄的「愛山」米釀酒,這股幽微味道都有不同程度強弱,《磯自慢》是最濃味,《東洋美人》和《黑龍》就稍淡,又開始有酒友將飲剩的放冰箱留隔天或隔多天再品飲,這時候的酒明顯溫醇和沒有了那股泥煤幽微味道,這時的「愛山」米清酒便完全十分易進口,完全是一隻好清酒所應該有的味道和BODY發揮出來。言則豈不是「愛山」米清酒要玩「醒酒」乎!

其實不止「愛山」米清酒要「醒酒」,不少新一代出名銘柄或貴價清酒都似乎有此需要。但最後想重提一下,香港快進入夏天,存放清酒不能置放在25-30多度攝氏的氣溫中,味道品質都會大打折扣,到飲用時不爽,那疏忽的正是你,你沒有好好愛你的清酒。等於香港女人不懂去愛那些愛護她的香港男人,卻一味覺得不爽謂男人不懂愛,其實那有男人不懂溫柔,只是香港女人不想付出溫柔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