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飲一大杯啤酒!」
看戲看到散場令我想飲啤酒抖抖的,都算罕有,但此兩小時多,真是從開場便眼睛好忙碌,總之腦筋忙得不可開交,影像快速凌厲,音樂亦勁到爆,整部戲就是「癲」,MAD 沒有錯。
這是昨觀電影《MAD MAX‧FURY ROAD》,港譯:末日飛車、鐵甲先鋒,台譯: 瘋狂麥斯、憤怒道,大陸譯: 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依我看,十件喜歡電影的香港人都只消喚此部戲名MAD MAX,因為香港人素來都喜歡說話中夾雜英文名詞或形容詞,絕對不會跟你說甚麼瘋狂的麥克斯,隨了那批政治人出賣靈魂者,好難講了,心照不宣。
戲中內容很多意象,在狂野的音樂配合下,成就了此部好可能會久未有能超越她的動作片,這部《MAD MAX‧FURY ROAD》千萬不能錯過,而且必須在大銀幕觀看才能有完備感受那份氣勢。
音樂是Tom Holkenborg aka Junkie XL ,《戰狼300》也是他昔年負責配樂,今回在此部癲盡的電影中,似乎亦玩到好盡好癲好開心。
看到那紅衣電結他手在裝置滿揚聲器的戰車上狂飆,彈奏著強勁音樂,噴火的結他簡直型到爆,導演完全是向「重金屬音樂」致意。我在網上看到此句:
「我們是用重金屬,來抵抗這個世界」-黑色安息日已逝主唱Ronnie James
Dio。
電影中的未來便是一個需要抵抗的世界,人性的黑暗盡在扭曲的惡劣生存環境中佔據良知,因為最重要就是「如何生存」。
不死老喬,充滿霸氣,原本是一名領袖在權力和生存下逐漸扭曲成獨裁者,控制水源,獲得最好的生存條件,成為離地上層控制者。講求優生配種,懂圈養美女來跟他生育強壯下一代,懂圈養奶媽提供人乳予其上等人飲用,而那班被自小洗腦教育的戰爭男孩,「白妝是為了抹去舞者的個體自我身份,呈現最純粹的生命本質,光頭則代表回歸原胎,彷彿嬰兒般的天然狀態……」這意象是來自日本暗黑舞踏(註1),演出者便是白妝光頭赤裸。
關於「戰爭男孩」網上有一篇影評很有意思,其中寫男孩崇拜高高在上的上位者,他掌控著、也揮霍著資源,明明可以讓大家都能多分到一桶水,但他寧願展現豪氣與財氣,也不採用有效率的方法讓大家雨露均霑。雖然惡行擺在眼前,但沒有他就不會有男孩,所以男孩崇拜,因為只有得到上位者的厚愛,才能肯定自己的存在。男孩大吼大叫、油門踩到底讓引擎嘶吼、就算掛著血袋也要奮力一搏,只希望「不死老喬」看一眼。老喬的一舉一動是大家須學習的行為,老喬的一顰一笑是對男孩的肯定,老喬的喜怒哀樂成為牽動男孩情緒的主宰。男孩承受上位者的殘忍踐踏,因為男孩認為這是磨練,只有這樣「不死老喬」才會引領男孩進入英靈殿…….在此強推看倌一閱便更了解此層意象。
「不死老喬」在現世中早已經存在,姓毛的、姓金的、尚有不少此類人,希特拉和所謂日本軍國主義提倡者……. 《MAD MAX‧FURY ROAD》中那些出陣電子音樂、太鼓和裝扮如舞踏(Butoh)山海塾的舞者般全身塗白的光頭舞者,意象呼之欲出吧!
但一切最後都會源自母性的勇敢反抗,良知中的扶弱,終於爆出一場FURY ROAD。那前赴160日車程,橫渡鹽原旱漠去找尋一個未知是否存在的綠洲 (希望),其實160日路程後都是無盡的鹽原,地球已經絕望,倒不如在已經有水源和土壤的地方一搏,尚有可為。
這點對今天香港人是相當有開示的,與其移民,倒不如反撲,搞革命,一代不成便交下一代,橫豎都是絕望,正義始終有上天看顧,只是鬥命長和堅毅,和那股「氣」。
「不要懷抱希望,因為當你最後發現自己無法扭轉時局時,你終究會崩潰。」
— MAX
那你能接受你的孩子成為「戰爭男孩」嗎?
其實我們人人都可以是 芙莉歐莎,就算只得一條手臂。
電影的結束,意境很高,在山寨上面的 芙莉歐莎 遠望在地面人群中的MAX,他回頭互望點頭,MAX便轉身隱沒人潮中…..。我想起 李白《俠客行》(註2)那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MAX 「俠」也!
但 芙莉歐莎 未來會成為獨裁領袖嗎?人性太黑暗了,所以不能依賴領袖,必須要有制度。而MAX的內心亦一直陰魂纏繞,因為他曾經自私地對一班需要救援的孩子,不顧而去,所以大俠亦有心魔和黑暗的過去。
而喜歡電影之我輩,《MAD MAX‧FURY ROAD》豈能不一再翻看,此部必然佔電影史一席殿堂位置。
後記: 突發奇想,翻看時飲著啤酒或香檳,豈不是「HIGH到核爆!」吾欲一試,哈~哈~
(俺上周日晚上完成了此癲舉,一行十人,HAPPY HOUR 飲完再進場,看著聽著飲著,HIGH爆!)
再一記: 人老不是一定無火兼要退休,原創MAD MAX導演在50歲後拍戲業夢遊二十年到70歲,竟然再拍出一部驚世經典,比很多年輕人更有那團火。
後記: 突發奇想,翻看時飲著啤酒或香檳,豈不是「HIGH到核爆!」吾欲一試,哈~哈~
(俺上周日晚上完成了此癲舉,一行十人,HAPPY HOUR 飲完再進場,看著聽著飲著,HIGH爆!)
再一記: 人老不是一定無火兼要退休,原創MAD MAX導演在50歲後拍戲業夢遊二十年到70歲,竟然再拍出一部驚世經典,比很多年輕人更有那團火。
George Miller 好! 不枉此生~
註1: 舞踏(Butoh)發源於日本。六○年代戰敗後的日本仍處於一片低迷之中,街頭湧動反戰與學運風潮,反美呼聲四起。受當時社會氣氛影響,舞蹈界一反過往追求西化、奉西方舞蹈為規臬的信念,誠實體認到日本人天生身形矮小,無法盡致表現芭蕾所追求的修長線條;盲從他人的舞蹈美學,就像勉強擠進不合腳的鞋子,身體與靈魂勢無法獲得自由。從這樣的自省出發,人稱「舞踏之父」的土方巽以小劇場為據點,慢慢找到一種將肢體扭曲、變形而達到原始自然的表演方式:舞者周身敷抹白粉,弓腰折腿,蠕動緩慢,或滿地翻滾,形容醜陋,表情悲痛。這種肢體表現強烈的新興舞蹈風格自此被稱為舞踏。
註2: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盃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喧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